第三期電子報  主題文章


我國中介教育課程與實施策略之有效因素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  林杏足 

一、前言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承辦教育部訓委會委託之「全國中輟學生復學輔導資源研究發展中心」的工作計劃之一,即在發展與規劃適合各類型中介教育機構之復學安置輔導課程。

本研究小組認為經由政府與中介教育機構幾年來的合作經驗,業已累積起豐富的本土性經驗,也激盪眾多教師及相關人士的熱情、創意與智慧,應予善用與發揚。因此,欲研擬我國中介教育之中輟復學課程之前,如能有效的統整各機構的經驗,分析各類型中介教育課程中共同的有效因素,進一步形成未來課程規劃之參考,將促使台灣中介教育措施的推展與應用展現更多的成效。

本文即是根據六次焦點團體訪談所得資料初步整理而成,透過電子報發行先與各位中輟復學輔導的先進與實務工作者分享,並期待獲得各界不同的觀點與回應。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焦點團體形式以了解理解目前中介教育機構之課程架構,及相關人員之想法意見,以期做為「中輟學生多元適性課程自尊發展模式」之參考架構。焦點訪談對象依中介教育機構形式分四大類:中途學校、資源式中途班、合作式中途班、慈輝班,分別進行訪談以整合各中介教育機構在課程實施上之相同與有所差異之處,以做為發展課程之考慮因素。焦點訪談對象及完成部分如下: 

焦點團體對象地點一覽表

日期

中介教育機構

地點

備註

94.07.14

中部資源式中途班

彰化師大

包含新竹、台中、彰化、南投

94.08.04

全國合作式中途班

台灣師大

 

94.08.19

全國中途學校

彰化師大

 

94.09.16

南部資源式中途班

台南市大成國中

包含台南、高雄、屏東

94.10.07

全國慈輝班

教育部

 

94.10.07

北部資源式中途班

教育部

包含台北、桃園、新竹

資源式中途班的部分為中介教育機構中數量最多(註:依教育部94.5資料,全國資源式中途班共80所、合作式中途班15所、慈輝班10所、中途學校含獨立式與合作式共7所),本中心分為北中南進行三次焦點團體,以廣納意見。

三、現行中介教育措施的成功經驗與要素

依機構特質及學生特質上的差異,各中介教育機構在課程架構與實際做法、理念部分各有差異與共同之處,分別說明:

(一)中介教育措施的推動中有效的課程架構

在課程架構上,中介教育機構大多以基本學科課程、技藝課程、藝能課程、輔導課程四類課程為主,亦有其特色部分。從焦點團體中發現,課程效果往往不著重在學習內容本身,而是學生內在心靈的改變,變得更加自尊自信,往往才是評估課程有效與否的重點。訪談者多強調下列課程對中輟復學生的重要性。

1. 技藝課程

各中介教育機構於四類課程上之比重有所差異,然皆極為重視學生技藝課程之部分。訪談中發現,各類中介教育機構之技藝課程為最能引起學生學習動機之課程,技藝課程的實施,往往也因為能讓學生動手做出成果,使學生對本身對自我能力感有所增加,並增加其自尊自信。

2. 輔導課程

輔導課程有助學生安定身心,但在課程實施上會有專業人力不足之現象,學生需要有人關心與探索自己個人內在的部分,但需要龐大人力進行個別諮商或小團體,往往為老師們較為困擾之處。

3. 服務課程

有效的課程架構中,合作式中途班和慈輝班較特別的做法為讓學生進行社區服務之活動,讓學生體驗參訪校外機構,提供社區服務,並實際照顧弱勢族群,能培養學生同理心、個人能力感、信心與利他表現。

4. 主題式學習方案

中途學校提出以主題式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同心協力完成一項工作任務,請老師招集自願同學,一同完成任務型的工作(例如:劇團的表演,從舞台佈置、宣傳、演出,讓學生學習所有相關的知識),讓學生在過程中學習與發展創意,完成一些作品,並學習尊重與合作。

各類型的中介教育的課程,其中以基本學科的進行遭遇最大的困難,普遍認為進入中介教育的中輟復學生,在基本學科能力不足,同時身心普遍不定的狀況下,如何導入基本學科的學習及從中進行有效的教與學,受訪老師深感無力。

(二)中介教育措施的推動中有用的策略

中介教育課程的推動方式,往往依學生的特質而有所調整,尤其面對基本學科等學生學習興趣低落之科目,往往更需要以不同的方法讓學生能提升動機,讓學生願意留在學校進行學習。

1. 基本學科

學生往往在正規教育中,基本學科的學習受到挫折,因此往往抗拒面對基本學科的學習;且在中途學校中,學生基本學科普遍學業成就低落,並且有極大之個別差異,需要以更多心力教導。在訪談紀錄中普遍認為有效的教學策略為:

(1) 個別化教學:由於學生個別差異,以學生能力用以分班或分組教學之依據,給學生的學習彈性空間,並讓每個學生能有較多的關照。

(2) 生活化、彈性的教材與教法:依學生學習狀況變化教材內容與教學方法,提供感興趣及能力可及之教材及教法設計,以遊戲式、多元活潑的方式引起學生學習動機,並獲致成功的學習經驗。

(3) 循序漸進的教學進度與評量:出簡單的試題,讓學生經常考平常考,讓學生能夠累積信心,到期中考才有一些難度且先預告學生。

(4) 建置個別學生學習檔案利用學習檔案讓學生能看見自己的學習紀錄,建立學生成就感。

(5)小班制:讓每個學生能有較多的關照。

  不同中介教育的教師嘗試發展協助學生學習基本學科的各種策略,但仍以個別教學的嘗試錯誤的方式摸索,缺乏有系統的規劃。在訪談的中介教育機構中,花蓮縣慈輝班秀林分校的教學團隊目前正在嘗試引進特殊教育的模式,透過對個別學生進行基本學科能力評量,並依其能力撰寫IEP,同時跳脫原有制式教材,挑選合宜學生身心發展程度的補充教材,此一概念和作法,值得鼓勵應用。

2. 技藝課程

技藝課程對於學生來說是不同於基本學科的發展區塊,對於長久在基本學科受挫的狀況,讓學生有機會動手做,能有實際的成品出來,可以建立學生的成就感,且讓學生產生興趣,才能留住學生。技藝課程的功能除可協助學生習得技能,提供職業試探,同時透過成果發表、參與競賽及取得證照,有助建立學生的能力感及自我認同感。

(1) 實際操作與實用:提供學生將所學加以活用的機會。

(2) 成果的展現:運用作品展的方式,讓學生知道自己的成果有人欣賞,增加信心。學生需要表現自己的舞台,創造機會讓學生有所表現,激發學生的潛能。

(3) 培訓證照取得:技藝課程方面除了可達成培養學生一技之長,同時若能取得證照為目標,將可促使學生擁有方向和目標感。此外,取得證照亦有助未來申請入學。

(4)選擇課程的自由:學生可選擇自身較有興趣之科目,學習動機亦強,上課狀況較安定,自由選擇也成為留在中途班的動機之一。

    技藝課程普遍被認為對中輟復學的學生是有助益且是重要的課程。透過提供不同於正規教育的學習經驗,較能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其具有立即性回饋、易有成果的特性,有助於建立學生信心。然學習意願仍有所差異,並非學校提供的技藝課程皆能適合每位學生,同時,技藝課程的活潑有趣,相較原本學科能力不足及成就低落的狀況如未同時改善,或提供其可選替學習的經驗,反而讓學生對回歸正規教育產生排拒而形成阻礙,這部份在資源式中途班尤為顯著。

3. 教師與學生的關係與教法是最重要的

老師們普遍的經驗,對於學生來說,要能留在學校並非課程有趣就能讓學生有足夠的動機,往往是因為學生們喜歡老師,老師願意關心學生,讓學生體會到自己是被老師關心的,往往才能讓學生留在學校學習。

(1) 花時間與學生相處:多陪伴學生,下課時間在教室與學生相處,從活動裡觀察孩子的習慣,了解學生,讓孩子發現這裡跟外面的學校不一樣,老師真心希望學生變好。

(2) 聽學生說話:初期要建立關係很困難,看到老師像看到敵人,不信任老師。老師要認真聽學生的每一句話,相信學生並提供協助,理解學生行為原因,信任孩子且尊重孩子,讓學生開始也信任老師,而不是一有脫軌行為就懲罰。

(3)關心且接納的態度形成安全信任的師生關係

(4)在教法上能依學生特性而彈性調整。

  良好並且關懷接納的師生關係,對於中輟復學的學生發揮極重要的安定身心及體驗被珍愛的功能。在資源式及合作式中途班是穩定學生在學校環境中學習重要的因素,在中途學校及慈輝班則是協助學生在一個支持環璄下成長及提供替代性親職的重要角色。這份支持關懷是中輟復學學生得以成長的重要養份,而良好的師生關係建立在教師原本的教學態度與信念、對中輟復學生身心特色的了解與接納,但根據訪談資料顯示,在資源式中途班,因其班級仍在原有的學校體制下運作,其師資來源的差異較大之雙重因素影響下,常受制於原有學校氣氛和師資結構,有效良好師生關係的建立較為困難。

4.詳細安置計畫以取得重要相關人士的配合與參與

中介教育的課程得以順利推動經常受到學生能否穩定到校,能否體驗在學校內被接受有關,許多受訪學校致力於與學生相關的重要人士的配合參與,以協助學生能投入學校的學習經驗。為取得相關人士的配合與參與,詳細安置計畫與流程是重要的關鍵。

(1)家長合作

  在非住校型的中介教育,如資源式及合作式中途班,需要家長密切的配合,有效的作法有:

A.安置與合作的說明:透過安置說明書、邀請家長參觀學園及參與安置會議等方式,讓家長了解安置的目的與功能,熟悉學園的環境與規矩,並明列家長需配合事項,經由說明討論後邀請家長共同合作。

B.保持密切的溝通管道:透過每天電話追踨學生出席狀況,交換資訊,提高家長對學生作息的監督責任。

C.提供必要的交通往返的協助。透過學園教師、校車及義工接送學生或要求家長接送,以確實讓學生到校。

D.關心支持家長:透過家庭訪問或由義工協助,以了解其生活困境或抒解壓力,評估所需的協助及引進相關資源。

E.親師座談會交換分享學生的生長,溝通管教理念和教學策略,以激勵家長更多的參與和責任,並提昇家長管教的信心。

(2)學校的安置計劃及說明會議

    取得學校同仁的支持以形成共識在資源式中途班尤為重要。在讓學校各單位及相關人員了解孩子的需要,並提供交流機會,說明清楚配合事宜,以利學生適應及學習。具體作法有:

A.中輟復學會議中,通知教務主任、學務主任、輔導主任、輔導組長、註冊組長、生教組長、輔導老師、家長、導師,並向家長要求配合事項,先在中途班安置2週,漸進式回到班級,若適應狀況不佳,至多延長安置至2個月,即回歸原班。

B.期初開中途班說明會,與老師溝通,並於期中開會檢討。

C.提供中途班安置須知,通知導師配合事項,並要求導師注意學生出席。

D.納入學校行政體系共同合作納入學校其他處室的協助,提供師資與人力上的幫助,讓資源班的學生成為學校共同的責任,而非輔導室或導師的責任。

5.接納但明確的行為準則與獎懲

 中輟復學學生部份可能因為長期離校或存在偏差與犯罪行為的危險因子,對於學校及班級常規需要重新適應。在接納的氛圍裡,學生願意留校,但學生能否安心學習,則有賴堅定明確行為準則的建立。作法有:

(1) 溫和而堅定,賞罰分明:教師對於自己的承諾言出必行,容許學生發洩情緒但仍堅持原則,不鬆懈管教,讓學生明白老師的原則與規定。

(2) 讓學生自己訂定行為規則及目標,決定自己需要的獎勵與懲罰為何,而能盡力達成。行為準則的擬定可讓學生意見有表達的機會,一旦老師願意傾聽,學生較願意敞開心胸以及願意改變。個別的行為習慣的改變與建立可採漸進式讓學生改變習慣,並與學生商量改變進度。

(3)適當獎勵學生:利用行為改變技術的技巧、增強物的使用(獎金、食物、特權……),有好表現或能完成任務時,即給予上述獎勵,讓學生能對投入學習有更強烈的動機。

6.社區服務學習課程

服務學習對中輟復學學生有著正向的功能,訪談成員普遍認為藉由參訪校外機構,提供社區服務,並實際照顧弱勢族群,得以培養同理心、展現個人能力、經由正向認同獲致成就感與信心、利他的表現,同時也能消除社區居民對學生先入為主的偏見,其具體作法有:

(1)照顧弱勢族群,讓學生照顧別人的同時也培養同理心,了解照顧別人的辛苦,也讓學生理解老師照顧他們的辛苦,進而改善師生關係,並開始自動自發去照顧別人。

(2)每週利用2節課的時間做社區清掃工作,參與社區服務活動。以服務學習小隊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社區服務(例如協助颱風過後的家園清理),讓學生得到社區回饋,並可以產生成就感及自信,並因加入服務小隊團體,產生歸屬感。

(3)進行服務課程需要與學生商量與說明,不讓學生感覺被標籤化,或是成為打雜工。

7.實施心理諮商

各類型中介教育復學安置的原因相當多重,訪談成員感受到將學生找回學校若無法解決其生活或情緒上的困擾與障礙,將不利於安置成效,學生也難以安心學習。但是各安置機構心理諮商人力普遍不足,需要另外找經費,尋求外界協助。相關作法有:

(1)每週實施個別輔導、團體輔導、成長團體,持續6-7週,以協助學生。

(2)對於遭受性侵害、家暴的學生,發公文請醫院心理師到校,給予學生個別心理諮商。

8. 社區及資源整合

中輟復學安置的推動無法僅依賴校內的人力、經費與資源,需要結合社區力量並引進社區內的專業人員,以補足學校缺乏之資源及人力資源。相關作法:

(1)學生經濟困難的部分,利用社福機構提供經濟上的協助。

(2)專業人力的引進與諮詢:包括社工師、心理師及精神科醫師,功能重在學生適應困難的心理諮商與衡鑑。

  (3)義工團體與實習教師:包括鄰近大學心理相關科系學生及研究生、宗教團體、退休教師,其主要功能多扮演支持性角色,擔任認輔或家教,透過固定會談使復學生感受到關懷,並提供課業上的個別化協助。

  (4)警政單位的少年隊、保護官、中輟教育役及財團法人教育基金會:功能在協助協尋學生、家庭訪談及行為約束,以遠離違害學生身心適應及學習的危險場所。

(5)醫院、教養院、法院:提供講座與參訪機會。

(6)實習機構:與社區的商家(例如:美容院)進行建教合作,讓學生有實際進行操作的機會。

(7)社區活動:辦募款音樂會,與社區居民貼近,並從中籌取經費。

10入學評鑑與安置

    目前入學安置的法定程序是由各校及各縣巿二層級的「鑑安輔小組」進行,實行狀況差異頗鉅,花蓮巿教育局及中介教育的相關人員,目前正在研擬入學評鑑與安置及學生學習能力的評估,其具體作法值得參考。

(1)協同社福機構單位做入學評估

A.形成多向度之中輟學生身心適應評估表,以作為安置及課程設計之依據。

B.學校協同評鑑委員評鑑後安置學生,請少年隊、警察局、法院、社會局、教育局等單位一同協助評估。

C.納入教育局特教課、社會局、原民局、專家學者的評估及意見,並請社工師駐校協助學生適應。

D.社工專業評估:對學生進行家庭功能評估,理解是否經濟資源貧乏,或是需要心理輔導的協助。

E.心理師及精神醫療體系協助心理創傷評估,學校教師協助學習能力評估,不同專業人員先做學生功能評估,再進行課程規劃。

(2)進行學生學習能力評估

了解學生起點能力,以配合學生學習程度提供適當教材及教學方式,並納入文化背景、生涯規劃……考量,以建立學生信心及成就感,願意學習。

A.以測驗測量孩子的閱讀程度,再挑選與學生學習程度相仿並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教材(例如:漫畫繪本),讓學生在閱讀上沒有太大的挫折與困難,漸漸進步。

B.原住民學生在語言的語法及語用方面有所差異,挑選與原住民學生文化脈絡可以理解之教材,並增加科技類及其他不同領域的素材,建立學生成就感及閱讀信心。

C.為每位學生寫IEP,並在進行前安排教師研習,讓老師學會IEP的概念及評估方式,以利了解學生及其學習狀態,但IEP的執行才耗時費力,在執行上需更多人力協助。

11.形成中介教育的推動理念與共識

與中介教育機構的相關人員進行訪談過程,充份感受到他們對中輟復學生的深切關懷與熱忱,同時對於期待透過中介教育的安置與教育歷程得以協助學生適應與成長,有著強烈的使命感。除此之外,透過訪談邀請他們省視在推動中介教育的各項措施和策略的背後而隱含的理念,發現教師們不僅充滿耐心、關心、愛心,並對學生的教育有自己的目標與想法。根據訪談資料,普遍認為協助學生建立成就及能力感、感受被珍視的價值感,是中介教育的重要理念。

1) 成就感、能力感的建立:學生在學習經驗中往往是受挫的,失去對自己能力的肯定與了解自己的價值,需要重新建立學生對自己的欣賞與認同,也需要讓自己發現自己其他的能力。

2) 讓學生感受自己被珍視:在正規教育中中輟生往往是被忽略或指責的一群,在學習經驗中是被污名化、不受重視的。要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們對自己的關愛,發現自己是被重視的,才能更加自我肯定。

 

四、研究省思(問題與討論)

    焦點團體訪談的重點在收集激盪不同類型中介教育措施中有效的策略和作法,以作為後續編擬課程之重要參考。在訪談過程,與會成員仍會分享在推動過程中的許多困難與困境,研究小組透過訪談和資料分析過程,得以檢視現行中介教育在施行過程許多待突破之處,分述如下:

 ()中介教育的目標與功能的再定位

  現行四類型中介教育,中途學校有較明確的法源和規定,慈輝班早期在省府成立之初以家庭變故為主要安置目標,資源式及合作式中途班則以中輟通報後尋回安置為主體。在實務訪談過程發現,各類型中介教育內的復學生其中輟成因相當多重,學生組成經常包含:中輟、偏差及犯罪行為、不幸少女及家庭變故。不同成因與特性的學生,在同一安置機構,造成各類型中介教育的目標和功能混雜,課程的推動經常受阻。

在資源式與合作式中途班,許多反覆中輟的學生,因其基本學習能力不足、身心適應困擾、偏差行為及家庭功能不良造成其不易安定在班級,但其可能不符慈輝班及中途學校的安置條件,只能在中途班來來去去,或失去踨影。其中,資源班不易留住學生,其可能原因:(1)基本學科不適應。(2)師生關係衝突,教師的不接納。(3)管理方式和校方的不一致,並缺乏彈性。(4)心理因素問題未被支持與協助。

在慈輝班及中途學校因有特定安置條件,這些被安置的學生,部份的學習能力足夠且身心適應較佳,部份則是學習能力不足且伴隨適應及行為問題,進行相同的課程經常造成相互干擾。

同時,現行安置措施中缺乏特別針對非行及偏差行為學生的中介教育機構,造成此類的中輟復學生分散在各類型中介教育,未能獲得應有的協助,同時也干擾原有中介教育的推展。

研究小組認為有必要重新檢視現行四類型中介教育的學生特性及再定位各中介教育措施的目標及功能,以及建立中介教育間的轉銜機制。

1.資源式中途班應以初次單次輟學及中輟高危險群為安置對象。其功能:(1)針對中輟行為剛發生的復學生,能夠透過資源班協助其安定身心及補上原有學業進度,其目標在協助學生重返原班;(2)以具有中輟高危險因子的學生為對象,加強其在學習能力的補救教學及排除危險因子為其目標,以期達到預防中輟的功能。

2.在現行中介教育措施中整併、調整或另設學校,以安置具有嚴重偏差行為、非行及犯罪行為的學生。此類中介教育接近於美國選替教育中的獨立式中途學校。

3.建立不同類型中介教育間及與返回原學校的轉銜機制。並非所有的復學生皆能在某一中介教育安定學習,對於部份需要轉換不同中介教育的學生,其可轉換的管道為何?轉銜如何進行?同時對於可以自中介教育返回原校原班的學生,如何評估?如何轉回?為有效安置復學生,上述是亟待思考及解決的重要議題。

()強化學生身心需求及學習能力的評估系統

  中介教育或選替教育的精神,在提供有別於傳統教育的多元適性課程,及彈性化的課程結構,使學生得以成功學習。目前中介教育的課程內涵及結構大同小異,然而每位中輟復學學生有其多重中輟原因、不同的身心條件及學習能力,常依賴任課教師自行依據經驗進行調整教材教法。如何研擬並建立學生身心需求及學習能力的評估系統,並藉此彈性組合適合學生需要的課程,是待努力的方向。

 ()法令和政策落實與執行彈性

教育部整合相關部會,透過法令和政策推動中介教育及相關措施不遺餘力。然而,目前設班和設校的人員編制均依照特殊教育法,除中途學校外,並無法源依據可以強制執行,致使各中介教育常受限於各縣巿政府的經費預算及對行政命令的解讀,在人員及經費的爭取上充滿困難,根據受訪學校的意見,有下列幾項:

1.設備費僅第一年能申請,對於開課的多元性造成限制。

2.中途班課程無法納入老師基本課程的計算,老師需要上完基本時數才能上中途班課程,往往即使願意提供協助也有心無力。

3.教育部對於課程能少些限制,信任基層,給基層空間。

4.教師及相關人員之編制不足,造成壓力過大、耗竭而易離職,人員流動性過大。

 () 教師能力的再提昇與專業督導諮詢機制之建置

因應中輟學生安置的複雜性,中介教育機構內教師及相關人員需要規劃必要的在職教育以提昇其效能。此外,目前各縣巿雖有中輟督導會報的運作,但其功能多在追踨協尋及安置,有關各中介教育內的課程推動及復學輔導功能則待加強,如能建立專業督導諮詢機制並迴巡各中介教育機構,較能實地協助教師及相關人員解決實務上困難。

 

網頁製作: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