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期電子報  中輟研究新知


 

應用短期焦點解決治療在高危國中學生身上

The Impact of 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 with At-Risk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 Sean Newsome (2005)

                                              Children & School, 27(2),83-90

 

摘要

        最近,短期焦點解決治療(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在學校機構已經受到矚目。然而,有限的實徵證據支持SFBT對於高危學生使用的效益。因此,本研究目的在於評量SFBT應用在國中高危學生團體上的效果。總共有26位學生參與SFBT團體的8次聚會,聚會地點在中俄亥俄的國中。和團體前測作比較的結果,參與SFBT的學生在行為及社會量表後測及6個禮拜後的追蹤測上獲得較高的分數。這個發現也包括由父母和師長所作的外在評量結果。對學校社工實務上的應用及對學校體系中的高危學生所作的治療也會一併加以討論。

 

前言

        在過去二十年間,『高危』這個名詞已經受到關注。許多作者花了很多篇幅解釋及明確表達和『高危』字眼有關的複雜性(Carnegie Council on Adolescent Development, 1989Dryfoos, 1990, 1998Kazdin, 1993Resnick & Burt, 1996)

        對一些人來說,『高危』意指青少年因為過度投入於某一件事而增加導致其未來在心理、認知、社會缺陷的可能性(Dryfoos, 1990Kazdin, 1993Resnick & Burt, 1996);然而,另一些人可能認為『高危』意指青少年可能處在不好的環境,例如:無家可歸、貧窮、危險的社區及家庭失功能(Dryfoos, 1998Hechinger, 1992Thompson & Kelly-Vance, 2001)

        此外,對高危學生的定義則主要觀注在十二年國民教育的學生身上,而研究也發現長久的曠課史、常遲到、低落的學業成就、低的教育期望、外控及行為問題常與高危險青少年有關(Dryfoos, 1990Nunn & Parish, 1992)。由於,研究發現學校適應失敗的可能性越高,越有可能從學校中輟;因此,提供介入及支持性服務以增進在k-12教育中的高危險學生便成為首要任務。

 

SFBT在學校機構內的運用

        在過去十年內,SFBT已經被應用或建議使用在情緒或行為困擾的青少年(Franklin et al., 2001Thompson & Littrell, 1998)ADHD的青少年及父母尋求對『困難』青少年介入的方式(Selekman,1993)

        在學校內使用SFBT,實務工作者應將焦點放在藉由建構可快速解決青少年問題的行為任務來改變將來的行為(Franklin et al., 2001

 

研究方法

       本研究設計主要是為回答下列問題:1.SFBT是否能增加藉由Social Skills Rating System(SSRS)所測量的高危學生的社交技巧?2.SFBT是否能增加藉由the 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Rating Scale(BERS)所測量的高危學生的教室行為?3.SFBT是否能增加藉由Homework Problem Checklist(HPC)所測量的高危學生的家庭作業完成率?

 

研究對象的募集

        參與本研究的學生年紀在11歲到14歲之間,參與者主要是7年級或8年級間。一共有28位學生參與本研究。

 

提供SFBT團體治療

        SFBT團體治療的內容如下:

1.      相見歡:主要是每一位團體成員介紹自己並說明對團體的期望,討論團體所欲達到的目標。

2.      團體內任務:學生會被問到“你在這學期的學業/學校目標是什麼?“等問題,並使用奇蹟式問句。

3.   使用量尺性問句:學生可能會被問到例如:如果1是你設定的學業/學校目標完全沒有達到,10是你設定的學業/學校目標完全達到,從110,你覺得你目前學業/學校目標達到多少?

4. 檢視第三次團體聚會時所分派的家庭作業。

5. 檢視第四次團體聚會時所分派的家庭作業。

6. 再使用量尺性問句。

7. 檢視第六次團體聚會所分派的家庭作業。

8. 檢視第七次團體聚會所分派的家庭作業。

 

確保團體的完整性

        為了確保整個團體過程運作的完整性,有兩位MSW II實習生及我在2001年夏天接受8個禮拜SFBT應用的訓練。並且找了一位精於SFBT的督導。

 

資料來源以及測驗工具

         所選擇的測驗工具為Homework Problem Checklist(HPC)(Anesko et al., 1987)the 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Rating Scale(BERS)(Emstein & Sharma, 1998)及the Social Skills Rating System(SSRS)(Gresham & Elliott, 1990)。

 

研究過程

    為了測驗SFBT的治療效果,採用多重時間資料評量的方式。

 

研究結果

        本研究採用多變項、雙變項、單變項變異數分析來考驗SFBT的治療效果。分別比較使用SSRS在前測與後測、追蹤測上的效果,及比較教師所使用的BERS及父母親所使用的HPC在前測與後測之間的差別。顯著水準則定為.05。結果發現參與SFBT的學生在行為及社會量表後測及6個禮拜後的追蹤測上獲得較高的分數。

        雖然本研究結果發現SFBT應用在高危學生身上確有效果,但是更重要的事,如果這群弱勢學生想要在學校內獲致最後成功的話,僅僅取決於我們目前K-12年級學校機制外的社會、經濟、政治及教育環境得以作出改革。

 

 

網頁製作: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