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技藝課程規劃
連博聖
高雄市陽明國中
一、編製理念
一位學生為什麼會離開單純的學校環境而中輟?原因固然很多,也很複雜,與家庭、學校、社會環境、同儕團體….都有不可切割關係,但個人因素仍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學生對生活沒目標、對學校生活沒興趣、對課業沒成就感、對自己沒自信也缺乏自我肯定感,這些都是現行中輟學生的特性。然而現今我國的教育多半以學術性向課程為主,強調成績、考試競爭、重視學科成就、重視升學率,試想一位對讀書沒興趣、對課業沒成就感的孩子在這樣的學校環境中,他們如何找回自己的自信?他們如何提升自己的自尊與成就感?正因如此,把中輟學生找回學校,若課程安排仍一成不變完全只是給予中輟復學學生一樣的學術課程,無法依照個別差異、彈性化給予一些不一樣的適性技藝課程,讓他們也有機會在其中獲得自尊、成就感,他們可能還是會因為無法學習、不願學習而再度離開學校。
1983年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豪爾.迦納(Howard
Gardner),提出「多元智慧理論」(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簡稱MI理論)。迦納將人類的智慧、能力分為八種,它的架構包括語言智慧、邏輯智慧、肢體智慧、空間智慧、音樂智慧、人際智慧、內省智慧、自然觀察者智慧等,強調每個人所擁有的能力是多元的。中輟學生也許對學科學習的能力較弱、或無興趣。但他們所擅長的能力或許會表現在其他方面(例如美術、音樂、戲劇、表演、烹飪、機械修理、美髮、陶藝…等),因此技藝教育課程的設計,在於提供這些孩子多元的學習、更貼近生活經驗的學習,讓他們學習各種職業技能。同時期待藉由技藝課程的實施,讓孩子從中找回對自我的肯定、成就感與自信、自尊,進而願意穩定留在學校,回歸正常的生活作息。唯有如此,學校輔導人員方有機會幫助學生進行生涯規劃與探索,確定未來的生活目標,找回自信的人生。
二、方案目標
自尊
內涵 |
方案目標 |
學生技巧指標 |
技藝教育課程目標 |
安
全
感 |
1.
協助探索及學習環境中的各項規則, 建立學生的責任感。
2.
協助學生發展對環境的安全感,以因應環境。
3.
協助學生發展對他人的信任及形成自我信賴的基礎。 |
1.能明白及遵守學校/家庭/社會的要求與規範。
2.能覺察情緒並主動尋求資源,
以因應焦慮不安。
3.探索及發展滿足個人需求及環境要求的適當行為。
4.能探索並發展自己的能力,
以掌控自己與環境。 |
1.
學生能從多元的技藝課程中學習技能與操作規範,並學習適當的社會行為。
2.
學生能了解自己的能力、性向與特質,建立自信。 |
悅
納
感 |
1.
協助學生感受到被喜愛及被接納的感覺。
2.
接受自己與他人的獨特性,並且能學習欣賞彼此的優缺點。
3.
學習欣賞彼此的相異點,不因彼此的某些差異造成隔閡。
4.
發展學生內在堅定的自我價值。 |
1.
能表達對他人的關心和支持。
2.
能探索並認識彼此的身體、想法、生活經驗、家庭文化背景。
3.
能認可並接受自己的優缺點。
4.
能夠分享自己與他人不同之處與肯定獨特性。
5.
能體察並珍視內在的需要、感受與想法, 勇於做適當的分享與表達。 |
1.
從多元的技藝課程中,讓學生體認自己的優、缺點、欣賞他人的長處,進而產生學習興趣並接納自己,欣賞他人。
2.
從分組技藝活動中,透過團隊合作學習到彼此的差異性、不同點,並能接納、支持他人。
3.
在課程討會透過他人回饋了解自己的技藝優勢能力、獨特性,並能將成果適當公開表現、展出。 |
隸
屬
感 |
1.
在接納的環境,提供互動的機會,發展支持性的行為,促進團體的凝聚力,及在團體的認同感。
2.
投入與參與團體以獲得的支持與隸屬感。
3.
協助了解自己在團體中的定位與重要性,以增加價值感 |
1.
具有人際互動與連結,相互瞭解、支持的社交能力。
2.
參與團體和班級活動, 發掘並貢獻自己的能力。
3.
具有對他人的正向回饋的能力。
4.
能夠與人分工合作, 完成任務。
5.
能敏察認同團體目標與需要, 相互協調及合作。 |
1.
設計各類技藝活動表演空間,讓學生有表演的舞台,增進團隊合作、凝聚力。
2.
藉由發表會等活動機會,鼓勵學生分工合作、貢獻己力,共同完成任務。 |
控
制
感 |
1.
能確知自己能達到合理行為目標。
2.
經由選擇、決定、負責的過程,發展作決定及自主能力。
3.
培養挫折容忍度,因應環境的挑戰與壓力。
4.
增加自我責任感,能對事件的成敗負起責任。
5.
發展自己與環境的掌控感。 |
1.
探索及了解自己的能力與限制。
2.
能擬定合理目標, 發展作決定的能力,
並能對自己的選擇與決定負責。
3.
具有挫折因應技巧, 知道如何面對批評與挫折
4.
能客觀分辨「事件成敗」、「自我能力」、「外在環境」的關係。
5.
具積極, 樂觀的歸因能力。 |
1.
透過探索、參觀、心理測驗、回饋、自我操作課程中…等,讓學生了解自己性向、興趣、人格特質。
2.
提供學生適合其能力、性向及興趣之技藝教育,重建學習信心,增加自我的責任感。
3.
培養學生學習職業興趣陶冶,涵養勤奮、耐勞、敬業之職業道德,增強其技能專長與社會適應能力,能了解工作世界的挑戰,學習如何面對挫折,以因應未來生涯的挑戰。 |
能
力
感 |
1.
協助學生體驗到成就感、勝任感及效能感。
2.
增進學生對自我能力的了解、覺察及其可能性與限制。
3.
了解自我能力與潛在能力,及如何尋求資源。 |
1.
學生具有勇敢嘗試和面對挑戰的意願。
2.
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與限制。
3.
能運用各種能力,來滿足其其人際,學習及生活中需要。
4.
能欣賞自己的表現和成果。
5.
具有解決問題及尋找資源的能力。 |
1.
提供多元技藝課程,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潛在能力。
2.
發展學習職業技藝多元發展潛能,重拾學習樂趣與自信,增加學生的成就感。
3.
透過技藝發表會、成果展,讓學生真實體驗成就,欣賞自己成果。
4.
輔導學生習得行(職)業基礎知能,鼓勵繼續就讀或就業奠定基礎。 |
目
的
感 |
1.
協助學生探索及發現自己的願景。
2.
協助學生設定自己的生活目標,並檢核此目標與願景之間的關聯性。
3.
協助學生擬定計畫或行動步驟,以達到自己的生活目標及願景。 |
1.
創意思考能力
2.
生涯規劃技巧
3.
安排生活與時間管理的能力
4.
自主學習的能力 |
1.
藉由多元技藝課程,協助學生發現自己的興趣、能力…等生涯目標、職業試探,並進行未來的生涯規劃。
2.
學生能自動自發參與技藝教育學習,並能發展對時間的管理,減少缺課行為。 |
三、方案實施指引
(一)課程設計原則
1.適性原則
課程設計需配合學生程度與需求。在課程的設計上需考量學生的特性、能力及興趣、優勢能力其個別學習的課程內容,藉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學生的自信、自尊。
2.彈性原則
此原則係配合適性原則而來。中輟學生為異質性相當大的團體,每位中輟學生均來自不同的家庭與生活環境,因此在課程設計上,應視學生的學習狀況、個性、興趣及能力等方面隨時調整課程內容,並針對學生的優勢能力給予增強,引導學生對課程的興趣。
3.生活化原則
由於中輟學生離開學校生活一段時間,一開始課程內容不宜以學術性向為主,應以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為導向,將多元的生活經驗及社會事件納為課程素材,引起學生共鳴與興趣。結合辦理學生及學習等方面的輔導工作,讓學生人格完整發展。
4.生涯探索原則
提供多元的技藝課程,讓學生從課程的學習中,思考未來職業的選擇,培養未來職業的謀生能力,引導學了解自己的興趣、性向,加強學生生涯正向的工作價值觀,教導學生逐步設定個人的生涯目標,並加以實現。並辦理技藝教育學生課業輔導,引導學生升學就業之選擇,以利學生未來銜接升學課程。
5.一般原則
課程與教材以學校為本位、學生為中心設計,配合九年一貫課程及業界需求,重新調整以增強學生對職業世界、內涵的體認。初期階段提供學生自我探索及產業初探的課程;中期階段提供認識生涯類群等課程;最後階段教導學生建置『生涯檔案』,做好生涯規劃及開設技藝課程,提供學生依興趣及意願選修。
(二)教學時數
依學生的身心狀況安排適宜課程,並可與高職合作開設技藝教育課程。
(三)實施方式
1.與高職學校辦理合作式技藝班
由於各高職設有專業設備、器材及專業師資,可與中介教育機構附近高職合作辦理技藝班,一星期利用固定時間帶領學生至高職學校上技藝課程。
2.中介教育機構自行辦理
慈輝班或部分機構招收人數較多,並提供學生住宿,設備較齊全,設有烹飪教室、水電教室、美容美髮教室…等。資源式中途班等機構依照各校、學生屬性,分別設有烹飪教室、烹飪器材、美容美髮設備…等,提供教學使用。中介教育機構師資除自行選擇符合專業師資外,也可與高職學校合作,商請在高職任教專業、適合師資到校教學。
(四)活動評量
評量的方式宜多元化,可從活動進行的過程中,除了觀察學生的出缺席狀況外,亦可觀察學生的上課表現、學習態度及積極參與程度。
(五)活動資源
可與高職學校合作,邀請高職學校教師到校與學生講解各職業類科,除此之外,亦可帶學生到高職學校進行實作、參觀。課程的開設若屬合作式技藝班,則相關的學習資源(如烹飪教室、美容美髮設備等)可由高職學校支援;若屬中介教育機構自行辦理,除了自行選擇專業師資外,所需設備則依課程內容而定。
四、方案範例
(一)教學方案範例
針對中輟學生進行職業技藝課程時,須先讓學生對技藝類科有基本的瞭解與課程初探,然後根據學生的興趣、性向、人格特質,提供技藝教育課程,最後為了增加學生成就感、達到自我肯定,能欣賞自己的表現,特舉辦成果發展會或表演,給予正向、積極的肯定。因此課程設計將遵循『技藝初探à技藝課程的提供à成果發表』的順序安排。
階段 |
單元名稱 |
活動目標 |
活動內容及程序 |
備註 |
第
一
階
段
:
課
程
初
探 |
技藝類科的試探、參觀、體驗 |
1.透過實作與參觀過程中,增進學生對自我能力的了解與覺察。
2.經由實際參與操作,了解自己可能的興趣。 |
1.邀請職校的老師介紹各技藝類科的學習內容、須具備的基本能力條件,及未來可能的出路、升學就業方向。
2.安排學生實際參觀高職學校,並且讓學生有機會可以實際操作與體驗。
3.實際參觀後,鼓勵學生分享彼此的想法、經驗、心得,學習適當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自己對課程需求。 |
觀察紀錄學生表現,作為日後技藝課程安排的參考資料。 |
畢業學長姐現身、家長名人現身說法 |
藉由他人的經驗分享,讓學生具有勇敢嘗試和面對挑戰的意願。 |
1.邀請畢業的學長姐(就讀高職、或在職場有良好表現為佳)、家長名人現身與學生分享技藝學習的心得與感想,提供正向、積極的方向,增進學生自我肯定感。
2.鼓勵學生針對學長姐的分享加以提問促進雙向溝通,學習人際互動、社交能力。 |
觀察紀錄學生表現,作為日後技藝課程安排的參考資料。 |
實施人格、興趣、性向…等測驗 |
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性向與特質,建立自我自信。 |
1.安排學生做心理測驗。
2.老師透過測驗結果分析,學生能了解自身潛在發展的能力、興趣、性向、人格特質,探索及了解自己的優勢能力、及可能的限制。 |
|
個別晤談 |
學生對自己未來規劃有正確評估。 |
1.針對個別學生進行晤談,瞭解學生的興趣及身心狀況,並藉由晤談過程,讓學生更清楚了解自己的能力、興趣與性向,引導學生接納自己並建立自信。
2.透過晤談引導學生對自己能探索及了解自己的能力與限制,進而能擬訂適合自己的選擇。 |
個別晤談需依學生不同情況,不定時給予引導晤談,不侷限在此階段。 |
第
二
階
段
:
技
藝
課
程
的
提
供
|
安排職業技藝課程-如:爵士鼓、大鼓(樂器等)、陶藝手拉坏、餐飲、烹飪課、表演藝術、繪本繪畫、電腦、美容美髮課、汽修、機械操作(後三者可安排至鄰近高職)…等 |
1.
發展學習職業技藝多元發展潛能,重拾學習樂趣與自信,增加學生的成就感。
2.
從多元的技藝課程中,讓學生體認自己的優缺點,從而產生學習興趣並接納自己,欣賞他人。 |
1.邀請校內、外有意願、專長、教育熱忱、耐心、有教育愛的教師、社會賢達者、各專長人士…擔任課程教學者,設計課程並進行教學。
2.課程進行中需針對學生學習情況、反應、興趣、行為評量、課程內容…等評估,必要時於下學期(階段)進行課程、師資調整。
3.技藝課程進行中,也必須在課程中給學生施予輔導課程,如以下課程:
(1)情緒管理課程:讓學生了解情緒對自己與他人的影響、如何透過正確方式抒壓、具有挫折因應能力,並對事情有積極、樂觀態度。
(2)人際活動課程:透過技藝課程分組活動,學生需要與他人互動、合作,也會有衝突事件發生可能,需給學生正確人際、社交技巧訓練,並讓學生將訓練運用於日常生活。能給他人有正向支持、回饋的技巧,進而能接納自己,欣賞他人。
(3)生涯探索課程:中輟學生大部分都對自己未來沒目標、方向者,需安排生涯探索課程引導學生對自己未來建有一美好藍圖、目標,並能有效管理自己的時間。 |
開設的課程除依照學生適性、興趣…外,需考慮現有設備、校內外資源、教師…等來選擇適當技藝課程開課。 |
第
三
階段
:
成果發表 |
舉辦技藝學習成果展 |
1.藉由發表會等活動機會,鼓勵學生分工合作、貢獻己力,共同完成任務。
2.透過技藝發表會、成果展,讓學生真實體驗成就,欣賞自己成果。 |
1.將學生的學習成果分為靜態展出(如:在校園佈告欄、校慶成果展)及動態表演(如:音樂、話劇表演)兩種。
2.展出的場地佈置交由各組學生自行負責及設計,讓學生能相互協調、合作,強調團隊合作(老師須從旁觀察、協助)。
3.成果透過學生自評、互相評分,並且能夠具體的說出對方的優缺點,並有給他人正向回饋能力。
4.總結各組成績給予獎勵與肯定,讓參與學生建立自信、自我肯定感。 |
|
校內各項活動的表演 |
設計各類技藝活動表演空間,讓學生有表演的舞台,增進團隊合作、凝聚力。 |
1.配合校內活動(如:校慶、園遊會),積極安排學生上台表演與展出的機會。
2.透過活動學習勇敢嘗試和面對挑戰的意願,進而建立自信與成就感。 |
亦合結合社區活動,進行表演。 |
第三階段實施 |
生涯探索..等團體 |
協助學生發現自己的興趣、能力…等生涯目標、職業試探,並進行未來的生涯規劃。 |
1.由輔導教師設計課程以小團體輔導方式進行,協助學生進行生涯規劃與探索,確定未來的生活目標。
2.
學生從技藝課程中找回自尊、成就感與自信,並且願意回歸學校正常的生活作息後,需進行生涯探索等議題之小團體,方能達到技藝課程的最大功效。 |
|
(二)青少年自尊提昇方案真實案例說明
小霖父母離異(父母年齡差近二十歲),與母親、弟妹同住。小霖無心課業,常無故不到學校,母親、外婆管不動,也經常出現逃家情形,生活無目標。國一下經學習障礙鑑輔會鑒定為學習障礙,但小霖堅持不到特教資源班上課。國二下以抽離的方式讓小霖到資源式中途班上課,到中途班後輔導老師積極尋求小霖的優勢能力,從和小霖及小霖媽媽接觸中得知小霖小時後有學過鋼琴,對音樂稍有興趣。安排小霖和另外四位資質不錯同學(中輟復學學生)一起上爵士鼓課程(一星期四節課)。近一個月後,發覺小霖和其他學生雖然無心於課業,但是能力、資質不錯,學習爵士鼓課程時還能專心,也大大減少缺課情形,在校違規行為也變少了。
經過適時肯定、讚許他們的努力投入與學習成果,小霖與其他同學也更加投入,於是告知他們如果努力練習,有一定的成果將讓他們在五個月後學校辦理的第一屆社區『音花季』台上表演(註:音花季社區表演活動是在四月份某一晚上由本校各音樂、舞蹈社團、媽媽合唱團成果發表,邀請校內外人士到校參與,與會參觀人員超過一千人)。一開始他們仍對自己沒信心,所以沒有決定要上台表演,但經過大家的邀請,加上自己也花更多時間練習,慢慢增加信心,他們也展現躍躍欲試態度。
確定要上台表演後,小霖練習更勤奮,以前還會缺課,但是現在放學後還會留下來練習。為了增進他們的團隊精神,更將他們兩兩分一組,兩人同時各打一組爵士鼓,這樣的組合更須花時間培養默契,期間當然也會彼此間因默契、或對節拍不熟悉而有挫折或爭執,甚至想放棄,輔導老師也及時能教導他們如何面對對事情不順暢、挫折,給予建立自信,及學習正確溝通技巧。
表演當天,為了讓他們有獨當一面分配工作的機會,請他們五人須自己搬鼓器材到表演場(一組爵士鼓器材很多),彼此分配,並教導上台該有的禮節。在這次表演前後時間,小霖等五人都能自動自發完成,充分表現出自律、有秩序,當天他們表演很流暢,也得到來賓最熱烈的掌聲。謝幕時,他們的臉上出現從來沒有的自信,好似發光一樣。當天家人也來了,也間接促進他們和家人之間的良好互動。
由於小霖透過學習(課程)、探索(個別晤談、探索小團體輔導..)、漸漸發覺自己的優勢,得到自己、他人的肯定,並透過輔導老師引導,漸漸對未來有了規劃,畢業後北上加入一所高職學校的排球校隊(住宿),並認真練球,在學校也因為對音樂有了興趣,目前並擔任熱音社社長。如果南下高雄也必定會到母校來,因為在這他找到了自尊、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