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服務與社會關懷課程方案.2
台北乘風少年學園
林哲寧
一、方案名稱:「愛心大使」--老人志工服務計劃
二、方案目標:結合社會資源、鄰里支持網絡及社工專業團隊,引導中輟學生透過社會服務「做中學」開展眼界、找到自我價值感,並反思自己的人生目標與使命感,以引導少年發展良好自尊,協助其回歸主流生活。
三、方案對象:雖以合作式中途班為例,然因此方案原先設計即為一學期課程,因此其他三類中介教育(資源式中途班、中途學校、慈輝班)在調整部分內容後仍可施行之。
四、背景分析:(以乘風少年學園95學年度為例,16位中輟復學生)
1.
16位學生來自台北市八個行政區內的12所國中(內湖區佔多數)。
2.
16學生中,男生10位,女生6位;八年級1位,九年級15位。
3.
學生轉介至學園的時間為95年9月~96年4月間,其中13位在上學期即已進入學園試讀。
4.
學生中輟之「背景屬性」中,行為偏差有10位(佔62.5%),就學問題有6位(佔37.5%)。「輟學原因」則以多重因素為主,其中家庭因素為最多人次(複選),共計有13位。
5.
學生個性包羅萬象,有活潑好表現的,亦也有內向退縮者;他們重義氣、不拘小節、外表遠比內心成熟,尤其重視同儕關係;或許這些孩子課業上較不在行,但在此次服務計劃中,學生展現高度的投入興趣。
6.
此方案計劃為下學期隔週上課之服務學習課程,科目名稱為「愛心大使」,與「內湖老人服務中心」、「紅十字會台灣省分會」及「忠勤里里辦公室」合作,對象為失依或失能老人,合計每次課程為三節課,合計共六次。
五、內容規劃
內容 |
執行過程 |
技巧指標 |
自尊內涵 |
第一週:
服務計劃與先期預備 |
1.
整體服務計劃的說明、討論與修整,以激發學生參與該項計劃之動力。
2.
透過過去同類型計劃之成果介紹,讓同學對整體之脈絡更加了解。
|
1.
學生能明白社會服務的意義,並願意貢獻一己之力。
2.
掌握計劃與自己的優缺點,相信自己在計劃中能有貢獻的。 |
1.
安全感
2.
能力感 |
第二週:
機構與案主群介紹 |
1.
參觀老人服務機構,認識老人的身心理並實際模擬之(如:穿戴護具)。
2.
分組,由老師帶領同學擬定策略並討論接下來工作的分工模式。
3.
服務社區之觀察,以熟悉服務區塊之環境及潛在資源(如:里長辦公室)。 |
1.
熟悉服務對象之特質以利發展自己的角色與功能。
2.
學習以理性方式和成員、老師表達自己想法並認同團體共同目標。
3.
能主動發現問題,積極尋求解決策略及相關資源。 |
1.
安全感
2.
隸屬感控制感
3.
能力感 |
第三週:
小組志工服務(一) |
1.
「服務中心組」前往獨居、失能老人家中打掃,部分同學留在中心陪長者打撞球。
2.
「里辦公室組」參與送餐服務與訪視者,部分同學協助老人復建器材之使用。 |
1.
成員對小組活動的投入增加,發展更緊密的團體動力。
2.
認同案主群的特質,學習接納自己的獨特性與功能。並從工作中體驗到成就感、效能感。 |
1.
隸屬感
2.
悅納感
能力感 |
第四週:
小組志工服務(二) |
1.
兩組持續上週工作內容,並依實際狀況調整部分工作內容。
2.
「里辦公室組」另加新任務:彩繪社區「阻車擋」。由同學構圖並繪圖之。 |
1.
掌握自己的優勢與限制,提高服務效能,以維持服務投入之熱度。
2.
面對計劃變動以正面樂觀態度因應,並尋求解決的方法 |
1.
能力感
2.
控制感 |
第五週:
小組志工服務(三) |
1.
「服務中心組」辦理卡拉ok大賽,邀請老師擔任評審,由同學和長者軋歌。
2.
「里辦公室組」辦理棋藝大賽,和老人競賽「撿紅點」撲克牌遊戲。 |
1.
熟悉合作單位之環境並與長者建立較深入關係,以評估、辦理符合老人需求的活動。
2.
具備良好、正向人際關係與人互動。 |
1.
隸屬感
控制感
2.
能力感 |
第六週:
成果製作與發表 |
1.
小組討論總成果的呈現型式,並製作完成之。
2.
舉辦小型發表會,邀請合作單位的社工、里長、中心主任等與會。 |
1.
發展學生自主能力,並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及相關資源。
2.
透過計劃參與,了解自我需求及價值,並發展個人適切之生涯規劃。 |
1.
能力感
控制感
2.
目的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