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輔導課程方案

林昭伶

台中安和國中

一、編製理念

    「一個人若是看不到未來,就掌握不到現在;若是掌握不住現在,那也就看不見未來」,這段話真是將中輟之虞或中輟學生的情形描述得很貼切,正因為對現在的無法掌控、或對未來的茫然,導致中輟的學生常會覺得他的生活沒有意義或目標,進而根本無心在學校或其他機構學習。所以,如何讓中輟的學生對現在可以有掌握的感覺、對未來有目標的希望,則是生涯輔導的重點。

    由金樹人教授所著的「生涯諮商與輔導」一書中,提到生涯輔導的主題有:生涯決策能力的發展,自我概念的發展,對生活方式、價值及休閒的重視,強調自由選擇與責任承擔,重視個別差異,對外界變遷的因應等六大主題。而且就Super的「生涯發展階段」來說,青少年時期是「試探的階段」,所以主要的工作任務有:認識並接受做職業選擇的需要,同時獲得相關的資料;了解興趣和能力以及與工作機會的關係;認清與能力和興趣相一致的工作領域和階層;接受訓練以培養技能和便於就業,或從事能實現興趣和能力的職業。為了因應中輟之虞或中輟學生的身心特質及特別的需求,可能會將重點放在:生涯探索、職場工作分析及倫理、生涯期望與生活型態(包括家庭婚姻觀、金錢理財觀等)、職場的自我保護等議題。

    透過生涯輔導的活動實施,除了讓學生可以更清楚知道「我將來要做什麼?」之外,「我將來會是什麼樣子?」的形象或願景更可以被看見、被鼓勵及肯定,讓學生們可以更肯定自己的能力及價值。

二、方案目標

自尊內涵

整體目標

學生技巧指標

生涯輔導課程目標

具體目標

(單元目標)

單元名稱

安全感

1.協助探索及學習環境中的各項規則, 建立學生的責任感。

2.協助學生發展對環境的安全感,以因應環境。

3.協助學生發展對他人的信任及形成自我信賴的基礎。

1.能明白及遵守學校/家庭/社會的要求與規範。

2. 能覺察情緒並主動尋求資源, 以因應焦慮不安。

3. 探索及發展滿足個人需求及環境要求的適當行為。

4. 能探索並發展自己的能力, 以掌控自己與環境。

1. 協助學生探索並區辨工作的環境。

2. 能清楚自己的人格特質、興趣、性向、價值觀以及彼此的關係。

3. 了解工作的意義及功能,並與自身做連結。

1. 明瞭工作的意義及要求。

2. 能夠知道自己對工作的期待。

3. 能夠認清職場上的陷阱,並且學會自我保護。

4. 能夠探索自己的人格特質、興趣、性向,以及與生涯(工作)選擇的關係。

 

 

 

          求職陷阱大搜查

 

我是千面人

悅納感

1. 協助學生感受到被喜愛及被接納的感覺。

2. 接受自己與他人的獨特性,並且能學習欣賞彼此的優缺點。

3. 學習欣賞彼此的相異點,不因彼此的某些差異造成隔閡。

4. 發展學生內在堅定的自我價值。

1. 能表達對他人的關心和支持。

2. 能探索並認識彼此的身體、想法、生活經驗、家庭文化背景。

3. 能認可並接受自己的優缺點。

4. 能夠分享自己與他人不同之處與肯定獨特性。

5. 能體察並珍視內在的需要、感受與想法, 勇於做適當的分享與表達。

1. 探索自己對生涯(工作)的態度及期待。

2. 能夠澄清自己的個人價值觀、工作價值觀,並統整出自己的價值觀。

1. 能夠明瞭自己的工作態度。

2. 願意探索自己對生涯的期待。

3. 培養認真的工作習慣或態度。

4. 能夠統整自己對工作或生涯的價值觀。

 

 

 

認真的男人最帥

認真的女人最美

 

隸屬感

1. 在接納的環境,提供互動的機會,發展支持性的行為,促進團體的凝聚力,及在團體的認同感。

2. 投入與參與團體以獲得的支持與隸屬感。

3. 協助了解自己在團體中的定位與重要性,以增加價值感。

1. 具有人際互動與連結,相互瞭解、支持的社交能力。

2. 參與團體和班級活動, 發掘並貢獻自己的能力。

3. 具有對他人的正向回饋的能力。

4.能夠與人分工合作, 完成任務。

5. 能敏察認同團體目標與需要, 相互協調及合作。

1. 了解職業的意義及內涵。

2. 了解工作的選擇與生活型態之間的關係。

1. 知道蒐集資料的方法與管道,並且能夠蒐集職業的相關資料。

2. 了解工作的選擇與家庭的關係。

3. 了解工作的選擇與婚姻的關係。

4. 了解工作的選擇與金錢理財的關係。

三百六十五行?!

 

 

 

我要啥生活?

 

控制感

1.能確知自己能達到合理行為目標。

2. 經由選擇、決定、負責的過程,發展作決定及自主能力。

3. 培養挫折容忍度,因應環境的挑戰與壓力。

4. 增加自我責任感,能對事件的成敗負起責任。

5. 發展自己與環境的掌控感。

1. 探索及了解自己的能力與限制。

2. 能擬定合理目標, 發展作決定的能力, 並能對自己的選擇與決定負責。

3. 具有挫折因應技巧, 知道如何面對批評與挫折。

4. 能客觀分辨「事件成敗」、「自我能力」、「外在環境」的關係。

5. 具積極, 樂觀的歸因能力。

1. 培養自己的挫折容忍度,並能客觀地分辨「事件成敗」、「自我能力」與「外在環境」的關係。

2. 培養自己在生涯上的自主能力。

1. 能夠面對自己的工作挫折,並且做出適當的自我評估。

2. 培養面對工作挫折的處理能力及因應技巧。

3. 能夠適當管理自己的時間安排、情緒及壓力。

跌倒了,爬起來!

 

 

 

 

做自己心情的主人

能力感

1. 協助學生體驗到成就感、勝任感及效能感。

2. 增進學生對自我能力的了解、覺察及其可能性與限制。

3. 了解自我能力與潛在能力,及如何尋求資源。

1. 學生具有勇敢嘗試和面對挑戰的意願。

2. 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與限制。

3. 能運用各種能力,來滿足其其人際,學習及生活中需要。

4. 能欣賞自己的表現和成果。

5. 具有解決問題及尋找資源的能力。

1. 探索自己在生涯發展上的內、外在資源。

2. 培養並發展自己的謀職能力及技巧。

1. 能夠知道自己的內在資源。

2. 能夠知道外在環境的資源。

3. 了解自己的謀職能力及技巧。

4. 培養自己的謀職能力、技巧、方法。

5. 發展出自己的謀職能力、特色。

資源大調查

 

 

          面試大考驗

目的感

1. 協助學生探索及發現自己的願景。

2. 協助學生設定自己的生活目標,並檢核此目標與願景之間的關聯性。

3. 協助學生擬定計畫或行動步驟,以達到自己的生活目標及願景。

1. 創意思考能力。

2. 生涯規劃技巧。

3. 安排生活與時間管理的能力。

4. 自主學習的能力。

探討自己的生涯願景,且逐步設定自己的生活目標,並實現之。

1. 能夠說出自己的生涯期待或生涯願景。

2. 能夠根據自己的生涯願景,訂出達成的步驟或計畫。

3. 能夠在生活中實現自己的計畫。

神奇水晶球

 

我的未來不是夢

 

三、方案實施指引

(一)教材編選

      為了因應中輟之虞或中輟學生的身心特質及特別的需求,會將教材的重點放在:生涯探索、職場工作分析及倫理、生涯期望與生活型態(包括家庭婚姻觀、金錢理財觀等)、職場的自我保護等議題。

(二)實施時數

教師可依學生的身心狀況,適時地實施此課程/方案,必要時可採課程融合方式。

(三)活動實施

教師宜以學生既有的生存現況為基礎,而非以教師或白領階級的角度來進行探索活動。

(四)活動評量

評量的方式宜多元化,可從活動進行的過程中,了解學生的適應狀況及其情感反應、認知與行為模式各方面的情形。

(五)活動資源

可以運用生涯測驗(如:性向測驗、興趣測驗等)、職業組合卡等工具,讓學生更了解自己的生涯方向,更容易做生涯選擇。

四、方案範例

活 動 名 稱

我是千面人

時間

90分鐘

實施地點

教室

學生人數

視狀況

活動方式

分享經驗、繪圖

對象

中輟學生

單元目標

能夠探索自己的人格特質、興趣、性向,以及與生涯(工作)選擇的關係。

具體目標

1.        學生能說出或寫出自己的特質、興趣、性向等。

2.        學生願意分享自己選擇工作或做生涯抉擇的經驗。

3.        學生能將自己的特質、興趣、性向等,與自己的生涯抉擇做連結。

4.        可以統整自己的生涯抉擇經驗。

事前準備

1.        錄音機、輕柔音樂、圖畫紙、彩色筆或蠟筆。

2.        如果學生人數超過6人,可能需要分組來做分享。

                 

單元目標

內容

時間

評量

備註

能夠探索自己的人格特質、興趣、性向,以及與生涯(工作)選擇的關係。

一、暖身活動

    教師說明:每個人都擁有許多的樣子,面對不同的人、事或物、環境等,就會有不同的面貌出現。所以每個人都有許多的「我」,不同的我則代表了不同的階段、或面對不同的情境。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一下在自己身上有哪些不同的「我」。

二、發展活動

(一)最開心的事

    1.  請學生寫下或說出「最開心的三

5

 

 

 

 

 

 

20

 

 

 

 

 

 

 

學生願意分享、參與

 

 

 

 

 

 

 

可以播放輕柔的音樂

 

      件事」或「最有成就的三件事」。

2. 此三件事是在何情況下發生的?是跟人有關、還是跟事有關?還是……

    3. 當你在做這三件事時,你身上展現了什麼樣的特質或專長?你怎麼看當時候的你?

 (二)回饋時間

    4. 寫完之後,一一分享。

    5. 當同學分享完之後,可以請聽眾給予回饋。回饋的內容是:除了分享者自己所說的特質之外,在他身上你還看到了什麼特質?

    6.分享者聽完回饋之後,教師可以請分享者說說:聽完別人的回饋之後,你有何想法?哪些部分是你喜歡的?哪些回饋是你從來沒聽過、想過的?有何感覺?

    7.輪流分享。

  (三)生涯(工作)與我

    8.請學生將分享的內容做整理。

    9.發下圖畫紙。

    10.請學生根據所整理的內容,畫出他所想要過的生活或他所想要做的工作(此生活或工作必須與他的特質、興趣或性向等結合)。

    11.畫完之後,請找班上一位同學分享;該同學聽完之後,要給一句祝福話(可以寫在圖畫紙上或背面)。

 

 

 

 

 

30

 

 

 

 

 

 

 

 

 

 

 

 

 

15

 

 

 

 

10

 

 

 

 

 

能夠分享及回饋

 

 

 

 

 

 

 

 

 

 

 

 

可以畫出自己所想的畫面

 

 

 

留意是否有學生不會寫,教師宜適時引導

 

 

 

若有學生回饋的內容不恰當,應適時地制止及引導

 

 

 

 

 

 

 

 

 

 

 

圖畫紙、彩色筆或蠟筆

 

 

 

 

 

 

 

 

 

 

 

三、綜合活動

    1. 邀請學生分享活動後的感想。

    2. 鼓勵並肯定在活動過程中很認真參與的學生,並將他們分享的經驗做統整。

    3. 結論:教師說明認識不同的「我」,並且能夠統整自己的經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說明自己的人格特質、興趣、性向等,都與自己的生涯抉擇或工作選擇有關係,所以在做生涯決定或工作選擇之前,花時間認識一下自己是必要的。

10

 

 

 

 

 

 

 

 

 

 

 

 

 

 

 

 

 

 

 

 

 

 

 

 

 

 

 

 

 

 

 

 

 

 

 

網頁製作: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